2015年,中国内地票房过亿影片共计81部,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.7亿元,比2014年增长48.13%。

440亿!一个新的纪录诞生了,2015年中国内地市场总票房被定格在440.69亿元,较去年的296亿元有48.13%的大幅上涨,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继2010年宣告迈入百亿年票房时代之后,连续五年保持的超过30%的增长。照此增速来预估,明年中国内地总票房会在600亿附近徘徊,电影人在2016年仍需努力。

在440.69亿的总票房中,国产影片收入票房271.36亿元,占总票房的61.58%,远远超过了海外片38.42%的份额。2015年的内地票房总冠军,也被国产片《捉妖记》以24.39亿元夺得,同时这部影片也顺利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总冠军,不过也因为“幽灵场”问题备受争议,部分媒体和网友质疑这个冠军有“注水”嫌疑。

2015进口片在内地市场夺冠的是《速度与激情7》,收入24.25亿元,这部影片也成为中国内地市场进口片的历史总冠军。这就是说,2015年内地市场诞生了两个历史总冠军,大盘的爆发力可见一斑。

图表中的影片是每一年的票房冠军

2015年,中国内地票房过亿影片共计81部,其中国产影片47部,海外片34部;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.7亿元,比2014年增长48.13%;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12.6亿,比2014年增长51.08%。中国内地城市人口约4亿人,那么每人年均观影也达到了3次,这与十年前城市人口年均观影量不足1次形成鲜明对比。

在过去的一年,中外电影在制作和投资方面的合作越来越频繁,包括《速度与激情7》也有中影集团的投资,还有像中法合拍《狼图腾》、阿里影业投资《碟中谍5》等等,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大片开始注入中国资本,包括韩国在内的海外电影人开始来中国参与电影制作,中国电影和电影市场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。在2016年,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这种国际化合作还会越发频繁,1月29日上映的《功夫熊猫3》确定是中美合拍片。

票房上去了,观影人次增加,也得益于银幕数的快速膨胀。过去的一年,中国内地银幕数字仍然以一年5000块+的速度增长,目前,中国内地银幕总数约31000块,更为庞大的消费市场需要更多的观影走入影院,银幕的增长速度今年仍然没有放缓的趋势。刚刚过去的2016年元旦档期,三天合计收入超过9亿元,这基本相当于2000年中国内地全年总票房,仅仅十余年的时间,中国内地市场的变化让世界都刮目相看。

所有的数字似乎都这么耀眼,但是,电影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是在于电影本身的质量,国产电影的口碑往往不和票房成为正比,很多影片也面临高票房低口碑的差异窘境。电影人陈国富也指出:“我们的电影制作技术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。”如何跟上市场大环境的发展,以及让中国电影真正成为工业化的规模,这依旧是中国电影亟需解决的课题。

回首2015年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,仍然有很多数字和片段值得一书。

第一节 档期中的争斗

现在几乎每个月份中都有名目繁多的档期,譬如:情人节档、五一档、七夕档、光棍节档、圣诞节档等等,但凡碰上一个假期或者传统节日,都有可能被命名为一个档期。档期杀伤力最大的,自然还是贺岁档(12月~2月)、暑期档(5月~8月)这样的超级档期,每一个跨月份的档期中都有数量众多的商业大片扎堆上映,今年的暑期档就格外引人瞩目,12月底的贺岁档就前冷后热。

《捉妖记》成为中国内地影史票房第一

1、暑期档国产片纪录频出

中国内地暑期档的概念在这几年越来越清晰化,过去大概是7月~8月,因为这两个月和学校暑假契合。后来随着5月~6月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越来越多,暑期档的跨度也逐渐拉大,今年可以把5月初~8月底都看做是暑期档,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带来的气温变化,更是众多大片把整个市场烧热带来的票房效应。有趣的是,这四个月的档期中引进片和国产片布局分明,国产片会集中在7月~8月上映,双方是在一条跑道上进行不同时间的赛跑。

《速度与激情7》没能守住冠军

5月和6月份基本就是好莱坞大片当道,《复仇者联盟2》、《侏罗纪世界》双双迈过10亿元票房大关,成为今年暑期档引进片的双星。之后的《哆啦A梦:伴我同行》、《末日崩塌》、《终结者:创世纪》也都轻松跨过了5亿元的门槛,引进片数量有限,但号召力超强。可惜暑期档引进片并没有缔造至高的纪录,因为在4月份《速度与激情7》疯狂拿下了24亿元的中国内地票房,让后来的引进片都难以在票房上称王了。

暑期档真正破纪录的是《捉妖记》、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和《煎饼侠》这三部影片,《捉妖记》以长达两个月的放映周期超越了《速度与激情7》的内地票房纪录,这也是国产片第一部票房过20亿的电影。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首日票房仅仅1850万元,通常这个首日成绩的影片能最终过亿就不错了,但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却一路口碑爆棚,票房不断逆袭,最终拿下9.5亿元的内地票房,成为内地动画电影票房冠军。大鹏自导自演的《煎饼侠》收入11.55亿元,是一部大卖特卖的导演处女作,同时也是国产喜剧片的票房新纪录。

2015整个暑期档四个月缔造了156亿元的票房战绩,几乎是全年440亿元票房总成绩的1/3,暑期档无疑是全年档期中的“王者”。但也不可否认,暑期档占据周期最长,这也是其他档期所不具备的。

第一节 档期中的争斗

2、贺岁档前冷后热,国产片票房与口碑的落差

《寻龙诀》让2015贺岁档票房掀起热潮

12月初,随着《怦然星动》、《不可思异》、《极盗者》、《从天儿降》、《杜拉拉追婚记》等中外新片的上映,2015年底的贺岁档算是正式开启了。但今年这个贺岁档开局有点冷,缺乏有号召力的热门大片,是12月贺岁档前半段的鲜明特征,单片过亿都很费劲,更不要说是去带动市场大盘了。

12月18日,《寻龙诀》、《万万没想到》两部新片正式上映,随即就掀起了贺岁档的第一波高潮。《寻龙诀》首日票房报收1.63亿元,《万万没想到》首日正式公映报收5030万元,12月18日当天大盘报收2.21亿元,这两部影片占据了市场90%以上的份额。

紧接着的下一周,12月24日上映的《老炮儿》和《恶棍天使》也票房大卖,单日大盘报收2.72亿元,《恶棍天使》首日1.42亿元,《老炮儿》首日5119万元。至此,12月热门的国产影片全部到齐,后面几天就是看《寻龙诀》、《老炮儿》、《恶棍天使》的轮流坐庄。这里还可以提一下12月30日晚六点提前上映的《唐人街探案》,影片上映票房也是一路高涨,并且在12月31日成为内地单日票房冠军,单片报收9120万元。《寻龙诀》和《老炮儿》属于票房和口碑双赢的作品,在此就不多做讨论分析,下面我们关注一下票房和口碑有落差的影片。

《恶棍天使》口碑沦陷

但今年贺岁档值得关注的现象不仅仅是票房冲高,更重要的是国产片口碑和票房的落差。《万万没想到》就上演了一出悲喜剧,影片在12月13日和14日全国大范围点映,但是每天的上映场次都过万场,大规模的上映让《万万没想到》迅速收入了过亿的电影票房。但是影片过早大规模点映,让影片的负面评论也不断出现,点映之后距离正式上映还有四天,让不少想看的观众收到了不少负面评论的影响,直接导演《万万没想到》正式上映后反而没有票房爆发之势。1月3日,《万万没想到》内地票房为3.21亿,点映票房就占去了1/3。

贺岁档中更极端的例子是《恶棍天使》,影片目前(1月3日)累计票房为6.29亿,但口碑却不那么好看了。《恶棍天使》在时光网评分4.5分(满分10分),《万万没想到》的评分是5.7分,这两部影片的口碑也是难兄难弟了。贺岁档中的《怦然星动》、《不可思异》、《从天儿降》的评分也都在5分徘徊。《恶棍天使》票房高涨,但是口碑从上映第一天开始就在下滑,导演兼主演邓超也是百思不得其解。

观众对于《恶棍天使》的争论主要在影片的笑点上,有的观众觉得还能接受,有的观众则表示完全无法理解。显然,无法理解影片笑点的观众占据大多数。与《恶棍天使》情况类似的还有《小时代4》,同样也是高票房与低口碑相伴,不过两部影片的受众群或许不太一样,争议的焦点也不同。这类票房取胜的影片,或许可以理解为营销和包装做得好,但内容令许多观众无法满意。

第一节 档期中的争斗

3、引进片近距离肉搏,扎堆上映观众应接不暇

好莱坞电影扎堆上映,在2015年也是一景

现在每一年的引进片数量有增无减,单纯是分账大片的数量就有34部,此外还有引进批片的数量也在30部左右,今后加上中外合拍片的数量不断增多,海外电影只能是越来越多。

每年首先是1月份会有引进片的一个小爆发,因为海外12月的电影都集中在翌年的1月份引进,2015年1月份就有7部引进片上映,其中不乏《博物馆奇妙夜3》、《霍比特人:五军之战》这样的大制作影片。在之后的5月份和11月份都出现了类似外片扎堆的现象,其中以11月分最为惨烈。

2015年的11月份也算是刚刚过去不久,观众应该还有清晰的印象。在11月份当中,先后上映了《绝命海拔》、《移动迷宫2》、《史努比:花生大电影》、《007:幽灵党》、《饥饿游戏3:嘲笑鸟(下)》、《玩命速递:重启之战》、《火星救援》共7部引进片,虽然数量和1月份持平,但是11月份除了《玩命速递:重启之战》外,其余6部影片都是分账大片,量级和号召力格外突出。

但这些分账大片的上映日期间隔太近,比如11月13日是《007:幽灵党》、11月20日就是《饥饿游戏3》、11月25日就是《火星救援》,加上同档期还有《我的少女时代》、《消失的凶手》等华语片竞争,引进片面对的市场空间就显得异常拥挤。

同时,11月份扎堆上映的引进片大多具有很强的号召力,但是临近的档期也让观众难以取舍,因为观众在于时间和金钱上的考量,不会每部大片都去看,取舍自然也成了一个问题。11月份的引进大片虽然很多,但最终竟然连一部票房过6亿的引进片都没有。现在是2016年1月份,这个月同样会有《神探夏洛克》、《星球大战:原力觉醒》、《最后的巫师猎人》、《云中行走》、《鼠来宝4》、《功夫熊猫3》等欧美大片上映。

第二节,内地市场类型片的新欢旧爱

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爆发,离不开类型片的功劳,动作片、警匪片、魔幻片、喜剧片、青春片各显神通,这些影片目标明确,商业化包装靓丽,不少影片都能取得骄人的票房战绩。这几年,古装片在内地市场日渐式微,但偶尔也会有几部卖座古装片撑场,之前《英雄》开创了一个卖座首选古装大片的时代,现在看来,这个时代渐行渐远,未来要靠什么类型片接棒呢?同时,众多知名大导演的作品纷纷票房败北,青年演员转型做导演却票房一鸣惊人,这个时代真是让人感叹变化太快。

古装大片在中国内地影坛越来越少

1、古装大片不再受宠,延续需求新求变

纵观2015年,单纯的古装大片能杀入票房榜单前列的只有《天将雄师》,这部成龙主演的古装战争片取得了7.5亿元的内地票房。除此之外,和古装沾边的票房大片仅有《捉妖记》了。但是很显然,《捉妖记》的卖座是因为魔幻这个类型,古装只是附属。整体来看,古装片在今年的内地市场基本处于萎靡的状态。

虽然票房不大好,但侯孝贤导演凭借一部武侠片《刺客聂隐娘》却拿到了戛纳最佳导演奖,以及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,是今年华语片的骄傲,但影片的中国内地票房仅为6139万。古装武侠片曾几何时也是华语片第一卖座保证,现在竟然快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了。

这或许也是自《英雄》之后,古装片实在是太过泛滥,片商们当时只敢投资古装片,像《夜宴》、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、《赤壁》系列、《投名状》、《十月围城》、《龙门飞甲》等等。过去一段时间,中国电影票房的年度观众都是古装片,但是较为单一的类型总是会让观众腻烦,虽然青春爱情片的横行,加上特效大片的崛起,用现实主义讲述一个古装片的故事看来是行不通了。张艺谋当年是凭借《英雄》影响潮流的导演,现在他拍摄的古装片《长城》也要带上魔幻的色彩,单一的古装片类型的确是要被市场淘汰了。

第二节,内地市场类型片的新欢旧爱

2、老一代大导演越来越不灵?

昔日风光无限的大导演们,似乎和目前内地市场的主流观众有些代沟了

2015年,中国影坛导演的更新换代越发明显,老一代大导演今年的新作大多票房碰壁,即使能够盈利,也都是小赚。像吴宇森《太平轮:彼岸》、杜琪峰《华丽上班族》、林岭东《谜城》、侯孝贤《刺客聂隐娘》、陈凯歌《道士下山》等等,至少这些影片在票房上的建树都不高(相对于投资而言)。

导演更新换代是必然和必须的事情,但真的就是发生了,还是让电影业内多少有些感慨。毕竟大导演们风光许久,而且《太平轮》系列、《刺客聂隐娘》、《三城记》这样的作品确实是用心之作,其中《刺客聂隐娘》还拿下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,自这个电影节成立以来,拿到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不过只有王家卫、杨德昌和侯孝贤三人而已。

2015年票房走红的影片和导演:《捉妖记》的许诚毅、《煎饼侠》的大鹏、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的田晓鹏、《滚蛋吧!肿瘤君》的韩延、《寻龙诀》的乌尔善、《老炮儿》的管虎等等,今年卖座热门国产片的导演几乎都是中青年人了。而像吴宇森、陈凯歌等步入老年阶段的导演则开始不被市场青睐了,或者说现而今的市场喜欢青春片、爱情片、喜剧片,老导演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大卖特卖的一类电影。

第二节,内地市场类型片的新欢旧爱

3、中国内地演员转型当导演越来越灵?

青年演员们转型做导演,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佳绩

演员转型当导演不是这两年才有的事情,至少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有,香港影坛就更多这类情况。当一个地区的电影市场空前发达,导演或者说是好的商业片导演就非常匮乏,明星演员一方面积累了不少拍摄的经验,另一方面有投资的资源,所以演员转型当导演在某个阶段就会集中爆发。

演员当导演近期最先受到瞩目的是徐峥,他自导自演的《泰囧》拿下12亿票房,一度是国产片票房总冠军。这之后就带领起演员转型的风潮,在近一两年集中爆发。单是说2015年,就有吴京《战狼》、大鹏《煎饼侠》、邓超《恶棍天使》、陈思诚《唐人街探案》等等影片上映,这些影片无一例外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成绩,让青年演员转型做导演成为今年中国影坛的一大亮点。

为什么这一波演员转型做导演之后票房这么成功?单从作品来看,吴京、大鹏、邓超都是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题材,吴京自导自演了一部军事动作片,动作仍然是影片的最大看点;大鹏的《煎饼侠》是他网络剧集《屌丝男士》的电影版,故事和表演方式都是他熟悉的;邓超的《恶棍天使》也是延续他《分手大师》的套路,这种独特的喜剧风格他个人也是驾轻就熟。陈思诚的《唐人街探案》是一种全新探索,他过去并没有出演过推理电影,国产同类型电影较少,陈思诚的导演风格转变较大。

整体来说,大多数演员当导演,都会选择自己偏爱和对市场前景有一定把握的类型片,这等于是给影片上了一重保险;其次,吴京、大鹏、邓超、苏有朋等青年演员能够了解到年轻观众的口味,作品的风格容易被主流观众所接纳;再次,这些演员转型当导演之后,对自己执导影片的卖力宣传是有目共睹,单就大鹏来说,他在《煎饼侠》时期宣传路演就先后走了31座城市,1个多月的路演周期,基本一天一座城市,堪称拼命三郎。邓超、吴京、苏有朋他们在宣传时也是同等的力度,所以这些影片在市场上的宣传声势也就特别浩大。

2015年,演员当导演成为了一股风潮,这股风潮在2016年还在延续,钟汉良、王宝强、姜武都有导演计划曝光,且看新一波的演员转型当导演之后,会有怎样的市场答卷。